当前位置:首页 ? 咨询服务
时间:2016-10-26
2016年5月25日,在天津市奶牛养殖技术精修班的第三天,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、长春博瑞饲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甄玉国作了题为“精准营养·节本增效”的报告,报告介绍了如何通过饲料转化效率的提高降低奶牛饲养成本,现将报告整理如下,供牧场参考。
前 言
乳业新形势下对奶牛养殖的新要求
对牛奶数量需求减低
对乳品质的要求提高
对成本控制要求增加
2016年牧场经营的主旋律
提质(能不能交奶)
限量(能交多少奶)
降本(能赚多少钱)
新形势下奶牛养殖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
以繁殖(+淘汰技术)为基础的牛群结构管理(限量)
以精准营养为核心的氧化应激管理(提质)
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的成本控制管理(降本)
其根本是:降低公斤奶饲料成本。
一、新形势下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之一:牛群结构优化技术
这是我们第一时间需要考虑做的事情。优化牛群结构是建立在繁殖和淘汰率基础之上的牛群管理技术。
产犊间隔对产奶量的影响
作为一个正常的牛群,在产犊间隔比较正常的情况下,如果平均产奶量能够达到35公斤,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,如果由于繁殖问题,导致泌乳期拉长,产犊间隔拉长,那么中后期牛群占牛群的比例在增加,产奶量就会下降,从原来的35公斤,下降至30公斤不到。其根本原因在于饲料转化成牛奶的效率下降了。这与奶牛特有的生理阶段对营养分配规律有关系。
虽然不同产奶量的奶牛对于能量的需要是不同的,但是维持需要在不同生产水平下总是相同的,因此,产奶量越高,分摊到每公斤牛奶上的维持成本越低。对于干奶牛来说,维持需要的成本如下:
按干奶牛饲养成本计算:20元/天
产奶量是20kg,则维持成本为1元/kg牛奶
产奶量是25kg,则维持成本为0.8元/kg牛奶
产奶量是30kg,则维持成本为0.67元/kg牛奶
产奶量是35kg,则维持成本为0.57元/kg牛奶
产奶量是40kg,则维持成本为0.5元/kg牛奶
不同泌乳阶段,奶牛产奶量、采食量和体重的关系如图1所示。
在泌乳前期,产奶是排在第一位的,给多少营养就产多少奶,饲料转化成牛奶的效率是最高的;在泌乳后期,采食量不是限制因素,恢复体膘优先,产奶是次要的了,此阶段,饲料转化成牛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。因此,在一个牛群中,泌乳后期的牛所占的比重越小,饲料转化成牛奶的效率就越高。这个提示我们:尽量把难孕的、拖配的、怀孕的、泌乳超长的牛,第一时间从牛群中剔除,除非你养的是肉牛。
另外,奶价在4.5-3.5元/公斤之间波动时,每降低0.1元,或者你的饲料成本比别人高0.1元,主动停配期要缩短6-7天。
二、新形势下奶牛养殖降本增效的措施之二:饲养成本控制管理
(一)目前,绝大多数牧场的成本范围如下:
奶牛饲料成本:1.6~2.8元/kg(最低可以到1.4元/kg)
人员管理成本:0.3~1.0元/kg
折旧摊销费用:0.3~0.8元/kg
由此,牛奶综合成本:2.4~3.6元/kg
(二)导致奶牛饲养成本虚高的本质是无效成本浪费。一共有5种:
之一:维持需要成本浪费(见上)
之二:营养空间浪费(没得吃):(1)空槽症,干物质采食量不到20公斤,特别是中小型牧场和转型的小区;(2)吃不下:饲料品质差,羊草、国产低等苜蓿草,收获期较晚玉米青贮,采食量低,要降低低质粗饲料。作为一个营养师,对于一个饲料配方,首先要关注的是ADF,因为ADF决定了干物质的采食量。
之三:优质有效纤维浪费
这种浪费主要有3种:
(1)进口苜蓿草(+低质羊草)的做法不可取。改进措施有2种,一是将羊草去掉,仅使用进口苜蓿;二是使用性价比较好的短纤维东西替换进口苜蓿,减少每天的投入,提高公斤奶成本。
(2)进口优质苜蓿草(+低质国产苜蓿草)不可??;
(3)优质玉米青贮(切得过短)(注意:要做玉米青贮的宾州筛;可以完全使用玉米青贮把牛养好,而不使用干草。
切记:优质的牧草中一定不要添加低质的牧草,除非有效纤维不够,长颗粒不够。
另外,要注意:
(1)粗饲料的“功能性”比营养更重要。
(2)粗饲料搭配和使用必须满足2个条件:一是对于高产泌乳牛、围产期奶牛来说,不能限制奶牛的DMI,要确保瘤胃健康所需的有效纤维;二是对于干奶牛、育成牛、怀孕青年牛来说,要确保瘤胃健康所需的有效纤维,稀释营养浓度(控制体况、避免空槽)。
(3)关于中国牧场粗饲料来源的思考:高品质的优质粗饲料主要有:全株玉米青贮、麦类青贮、优质苜蓿草、优质苜蓿半干青贮、优质燕麦草、其它优质牧草;高品质的低质粗饲料主要有:羊草、麦秸、稻草、玉米秸秆、花生秧。
(4)如何使用粗饲料比粗饲料本身的价值更重要。
(5)完全用玉米青贮饲料作为唯一粗饲料可行吗?首先答案是肯定的,在我国已有牧场实现了。其次,对青贮的制作的要求:干物质含量32%~35%(收获期);NDF<45%,ADF<30(收获期,留茬高度);颗粒度(>19mm粒径10%~15%;>8mm粒径60%~70% )(切割长度)。
一个公斤奶成本1.5元的中国奶牛场配方(争取降到1.4元以下):
(6)奶牛为什么会酸中毒
原因有2个:一是瘤胃产酸量大于瘤胃对VFA的吸收能力[日粮中过多的淀粉;日粮淀粉发酵速度过快(小麦、湿贮玉米、玉米粉);过渡期瘤胃对VFA吸收能力欠佳];二是瘤胃缓冲能太弱[有效纤维量不足(粗饲料提供的纤维量、颗粒度,用宾州筛衡量);日粮中小苏打的使用量]。
(7)怎样的TMR才不会酸中毒
控制好淀粉水平;淀粉释放速度;粗饲料提供的有效纤维(eNDF)水平;TMR的颗粒度控制。
之四:过度使用淀粉的浪费
主要有两种,一是高淀粉(玉米)日粮;二是高淀粉(+低质粗饲料)。
乳糖是控制奶量的阀门。高淀粉日粮,尤其是高ADF日粮,会导致乳指标出现问题,产奶量上去了,但是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低。乳脂率的阀门是乳酸,乳蛋白的阀门是乳腺的氨基酸。
下图为高淀粉日粮与低淀粉日粮2种配方:
日粮B与日粮A的淀粉含量不同,但数量相同,均为6.84kg,日粮B的产奶量不会比日粮A低;而且日粮B增加的3公斤干物质可以增加一部分糖,一部分DDGS,来提升过瘤胃蛋白,可以增加半纤维素,增加合成乳脂的原料,因此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提高。这就是营养结构决定产量和指标。所以提升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没有那么难。
我更希望中国采用的是低ADF,低淀粉,高采食量的日粮类型。
另外,也可选择利用可溶性糖替代淀粉,结果是乳蛋白率和乳脂率都是正向提升。
之五:中后期阶段奶牛的脂肪浪费
在美国的牧场,所有泌乳牛采用一个TMR配方,从奶牛的生理学和营养需求角度来讲,并不科学。但美国采用一个配方是有条件的:(1)牛群结构好、整齐,繁殖好,淘汰率高,因此末奶期奶牛的单产仍然可以达到30公斤左右;(2)美国养牛比较粗放,不是每个牛场都是营养师和配方师;(3)超过50%的牛场会在奶牛泌乳天数90天的时候注射BSG,改变了奶牛的营养分配规律,本来分配到体膘的营养更多的分配至牛奶;(4)美国也出现问题,酮病发病率非常高,有的超过40%,所以美国在防治酮病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;(5)美国不怕末奶期奶牛太肥,因为淘汰率高,肥牛当肉牛卖,残值仍然很高。
在泌乳早期,为了保证奶牛别太肥,营养深度就要折中,就会牺牲泌乳前期牛的营养深度,会导致泌乳天数150-200天的牛的何况仍然很差,才能导致末奶期奶牛不至于过肥。如果保证前期营养深度,末期就会过肥,所以要有取舍。
因此,一个配方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。只有适合不同阶段的配方,才能节省成本,提高竞争力。
大家要记住,脂肪对产奶量没有直接拉动作用。但在高峰期时使用脂肪,是为了节省用以维持体膘的淀粉的,以便有更多的淀粉可以产奶。使用过瘤胃脂肪的牛为泌乳早期、高产奶牛,热应激期间,快速恢复体膘。
另外,在做配方的时候,一定要关注产奶净能;以及能量的结构,是由纤维、淀粉、糖、脂肪、蛋白质提供的;同时要关注不同生理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能量结构。
(一)精准营养
精准营养就是要做到所有原料奶营养都是清楚的,配方的营养结构是清楚的,营养结构与TMR制作是相匹配的。
(二)氧化应激管理
异常乳以及酒精阳性乳、乳蛋白低下、酸度不够、冰点降低、黄曲霉M1超标等均与营养平衡和氧化应激有关。
奶牛乳腺健康、肠道健康、生殖系统健康的核心管理就是在管理氧化应激。
氧化应激的概念:人和动物只要摄入食物或饲料,只要消化和利用养分,就会涉及到氧化反应,摄入的食物越多,产生的自由基就越多。正常的机体会有抗氧化机制,清除这些自由基。对于奶牛来说,如果自身的抗氧化机制超出范围,就会出现问题。
启动氧化连锁反应和脂质氧化的直接影响是:过氧化反应对脂质和高分子的损害;间接影响:细胞膜上的变化可以通过生理学和病理学变化更改代谢途径。氧化应激有延迟性和累积性。
氧化应激的管理要注重以下几点:生理应激(围产期);肥胖应激;酸中毒(SARA);热应激;霉菌毒素;病原应激(卫生)。
要做好以下工作:营养调控;体况控制;精准营养;环境控制、饲料源头控制、卧床与奶厅管理。
参训学员与甄老师热烈交流